爭創(chuàng)楓橋式人民法庭 丨鄰里矛盾傷和氣,法院調解化紛爭
2024-08-26 11:26:56
來源:湖南法治報 | 編輯:李穎 | 作者:吳鵬 | 點擊量:6548
湖南法治報訊(通訊員 吳鵬)“感謝你們化解矛盾,順利解決了問題,讓我們鄰里關系重歸于好!”8月21日,當事人花某在溪州法庭審判庭里對永順法院的工作表示了高度贊揚和誠摯感謝。
案件起源于一場鄰居之間的生命權、身體權、健康權糾紛。被告彭某患有精神疾病,無故打傷原告花某,致使花某受傷住院,雙方就賠償金額無法達成一致,原告花某遂起訴至法院要求被告彭某及彭某父親彭某某、彭某母親楊某賠償相應損失。案件受理后,承辦法官第一時間查閱卷宗分析案情,考慮到原、被告雙方系多年鄰居,簡單一判了之非但不能實質性解決問題,反倒容易加深怨氣與隔閡,于是,在了解到雙方均有調解意愿后,承辦法官隨即聯(lián)系雙方準備進行調解。第一次調解未果,承辦法官并未放棄,鑒于原被告雙方分歧較大,在第二次調解中,承辦法官耐心聽取雙方訴求后,選擇了采取“背對背”的調解方式,通過分頭做雙方思想工作,結合事情發(fā)生經過、責任承擔等向當事雙方釋法明理,積極引導雙方各退一步。經過不懈努力,雙方終于達成調解協(xié)議,被告方當庭支付了15000元賠償款,原告花某領款后寫下收條,雙方握手言和離開了法庭。
“訴訟不是解決矛盾的唯一途徑,很多糾紛在訴前化解反而更利于當事人”,近年來,永順法院始終踐行新時代“楓橋經驗”,積極探索人民法庭工作與基層治理體系的契合點,切實將矛盾糾紛化于未發(fā)、止于未訟,推動矛盾糾紛吸附在基層、化解在萌芽,讓新時代“楓橋經驗”在永順法院持續(xù)綻放光彩。
責編:李穎
一審:曾金春
二審:伏志勇
三審:萬朝暉
來源:湖南法治報